读书会、英语角、生日会、毕业季,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无缝交流,这便是李薇薇老师与学生的日常互动……从教十余载,在李薇薇老师身上总能让人感受到她对学生的真心和对生活的热爱,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
今天,法学院新闻中心带你走近李薇薇老师,听她聊聊自己求学和工作中的那些事儿,以及分享给我们的满满的干货和方法。
Q:老师学习法律至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这其中有什么体会吗?
我本科英语专业,当年决定考研便是与法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坦白来说,我刚开始接触那些法学教材时,就是一枚小白,脑中盘旋着各种各样的问号,感觉和我当初学英语时不太一样,跨度很大。但幸运的是,我找对了学习方法,同时也得到那时身边许多法学研究生同学的帮助,一有不懂,就虚心请教,再后来多看几遍书感觉就好多了,最后我考研成功,踏上法学之路。
真正对法律产生兴趣其实是在读研之后,开始有亲戚朋友来向我咨询一些法律问题,作为初学者的我就去查阅大量的法条和案例来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建议,这让我感觉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学到的知识是可以为他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我当时就觉得这门学科很有意义和价值。可以说,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我初期研读法律的最大动力。
到如今,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已经成为我的职业,是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激励我前进的更多是求知的渴望和职业的责任感。
Q:老师为什么选择了知识产权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如何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我研究生的专业是经济法学,来华科入职之后跟随郑友德教授做课题研究时才接触知识产权这门新兴学科,深入之后感觉还蛮有意思的。我比较喜欢各种新知,兴趣也比较广泛,而知识产权这门学科涵盖面广,总能在研究中给我带来一些新的体验,同时也督促我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其次,随着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我觉得这门学科未来大有可为。
说到知识产权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其实是会有一些误区的。比如,高新科技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往往伴随着的技术进步而来,一般就会认为这一定是对传统制度的新挑战,但其实不然。我在做研究时,会先去了解这些技术大致的运行原理,然后分析这个技术究竟会给我们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带来什么样的新挑战。但是研究到最后你会发现,所谓的新挑战,未必是需要用新的法律概念和新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很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回归到制度的本源上来,回到基础的法律概念上来,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就可以解决。
因此我建议同学们,无论以后是从事法律实务还是理论研究,一定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法学基本理论是从事法律工作的基础,是源头活水。基本理论是否扎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在这个领域能走多远。
Q:但是知识产权中会涉及到许多技术原理,是否需要理工科背景才能掌握?
以前我们总这样理解知识产权:它与技术有关,需要技术背景,比如专利代理人只能够让理工科背景的人去考。这样的理解其实有些狭隘了,我接触了专利律师,也跟着学习了专利实务课程,平时我自己也会听一些相关网课。就我的经验而言,立足基础理论结合法律分析方法来解决大多数知识产权的问题是没有障碍的,归根结底需要的是逻辑分析能力。
你只需要去学会分析在这里面从技术到法律到底产生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样的障碍,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就可以了。当然具体研究或者分析中还是会遇到技术理解上的困难,我还可以去请教技术专家,他们可以为我解惑技术层面的内容,而我做的是将它们与法律问题进行对接。
说到这里,我认为没有必要过多地限制知识产权必须需要理工科背景,当然你若是有理工科背景,那肯定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没有并不代表就一定是劣势。我总是这样激励我的学生:凭我这个纯文科脑袋也可以去理解技术问题,就不必将知识产权想的太过高深,只要你想,就放心去做,用心即可。
Q:在这个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对于非法学科班出身的同学来说,法学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校要努力夯实法学基础,但同时也应该利用好自己本科所学的专业。像我本科的外语基础,在工作和研究中大有助益,研读外文专业文献时就有一定优势。对于法律硕士,真心希望不要在硕士阶段的学习中将自己本科所学全盘抛弃,哪怕本科专业是自己不喜欢的,也可以将不同的专业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也会大有帮助,最好的状态就是形成合力,成为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
对于法学科班出身的同学,理论基础本身已经是个优势了,那么研究生阶段就是一个继续夯实基础,专业精进的过程,成为真正的法律人。除此之外,我觉得还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涉猎面,去接触法学之外的其他学科,像文科的政治、历史、经济、管理等,同时还要多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动态,专而精的学习不等于闭门造车。
Q:很多同学在问卷中反映在学习生活中会感到迷茫和焦虑,老师您有什么建议吗?
这是很正常的,迷茫和焦虑谁都会有,我读书的时候也会有。我觉得不用太在意,只要不影响我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也就是说,不要让它成为一种情绪病就好。如果问我怎么做,我的建议是设立目标。
静下心来,考虑一个问题,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你现在的状态为基准,在5年、10年后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就是你的目标。目标不要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同时我们要知道从现在当下到实现目标的路要怎么走。路要一步一步向前走,这就是计划。既要制定年计划,月计划,即我们常说的立一个Flag,也要制定周计划,日计划,即To do list。
更简单的方法,每天睡觉之前回忆两件事:今天我做了哪些事,今日之得失可以简单描述并找出原因?明天计划干什么,做好规划安排?然后,就可以安心睡觉了。就这样,坚持做,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我相信大部分的焦虑和迷茫都可以得到缓解,因为你每天记录的东西都在那里,你每天努力的进步都在那里,这些都是你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成就感,相信每天睡觉也会是踏实的,因为你知道你干了什么,没干什么,打算要干什么。
人都是有惰性的,但是要克服惰性。首先是要有目标,如果没有目标,你会觉得每一天都是没有价值的,这样子你努力的程度就会下降;其次,要靠具体的计划来实现目标。你与你的目标无论有多遥远的距离,都不要担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视力所及的距离,别让那遥远的未来令你烦闷。
Q:像很多同学做学生工作,每天设定的日计划被打乱了怎么办?您是否支持学生做学生工作?
学习和学生工作肯定会有冲突,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我们的计划是可以调整的。像我每天的计划被打断的可能更频繁,比如临时开会、赶材料,还有生活琐事,我的办法是灵活调整,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技术领域有个词叫“断点续传”,我也训练出自己的这个能力,即使计划临时被打乱,我会强迫自己利用5分钟或10分钟来为自己计划内的事做个节点,然后时间允许的时候,重新接续,无缝对接。我们要善于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情绪,即使计划被打乱之后也不要慌更不要烦,不要被这种无用的焦虑情绪和抱怨影响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你烦或者不烦,任务总在那里,按部就班,一步步来。
至于学习和学生工作,我认为可以兼顾,从事学生工作锻炼的是一个人不同的能力和素质,而且在你进入职场之后,这一部分能力也许更重要。但凡事皆有度,不能过分影响自己的学习,自己要平衡好。我以前也是个比较内向的人,很害怕上台讲话,在读研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然后我就去竞选各种研究生组织,参与活动,慢慢的改变了原本性格中的弱点。其实多参与社团活动,对于不擅长交际的人,是特别有好处的。当你身处社团活动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把自己的闪光点在集体中发挥出来,同时你也会遇到很多优秀的人,并且可以向他们学习,不断进步。
Q:老师能提供一些读书方法的建议吗?
1、带着问题去阅读,把书读薄。通过看书的目录和导读,你会产生一些疑问,带着这些问题去浏览。在这个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你会把庞杂的信息拆分掉,去寻找主干信息,自然而然地归纳总结出一段话、一个章节的观点,从而能够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这在个人的研究过程中很有帮助。慢慢地我们能将书的一段话、一页、一个章节,归纳为一句话甚至几个关键词。到最后,一本书的内容也许我们用一张A4纸就能概括了。
2、做思维导图,训练逻辑分析。我们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吸收和转化,而做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这个目的。在做思维导图时,我们就能够把书中内容的逻辑理清,就能思考这个点和你要论证的中心观点的关系是什么,两者之间是否合理顺畅。我在给学生指导论文的时候经常会使用这个方法,通过作图就能够使整个论文的脉络结构一目了然,这就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
Q: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资源库以备在写论文的时候使用?
知识无穷尽,信息大爆炸,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海量的资源。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要建立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的,但是当你看完1、2篇文献时,思路尚可清晰,但50篇甚至100篇文献过后,你可能就会陷入一片混乱,找不到原本问题之所在了。
因此我们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每读完一篇文献都可以根据文献内容的相关性将它进行分类,像我就是按照其重要性,核心的观点分一类,论证性的观点分一类,辅助性的观点再分一类。像你们就可以根据学科来分类或者其他自己认为有用的标准都可以,这样日积月累,就好像绘制文献地图一样,你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信息资源库,在写论文的时候就能按图索骥,迅速地找到相应的内容了。
导师简介
李薇薇,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目前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竞争法。参与编著教材两部,发表CSSCI论文十余篇;参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七项。
教学风格亲切,深受学生喜爱,多次荣获学校“我最喜爱的教师班主任”、 “优秀教师班主任”等称号。
【寄语】成功的秘诀无外乎两大法宝,认真和坚持,如果还需要一枚定海神针,那便是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信念。年轻没有失败,不要遇到挫折就灰心,不要丧,总会有人在支撑你前行。学习和生活不可偏废,亦要分清轻重,任何你现在透支的东西以后都得偿还。坚持自我但不要太过固执,要有自信,同时也请学会接纳。请珍惜有限的青春时光,努力为自己的未来争取获得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