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晚,法学院校友会第十六期校友讲坛在法学院105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校友讲坛的主讲人是法学院2009级校友刘汉川,曾就职于北京市的多家知名律所,作为一名资深律师,代理过多件知识产权领域的典型案件,现任职于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
正式开讲前,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欢欢作了简要发言,表达了对刘汉川校友返回母校分享学习工作经验的感谢,勉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师姐的经验智慧,并结合自身实际与理想充实未来学习发展的内容。
刘汉川分享的主题是“律师,慢慢来,比较快”。她谈到,该主题来源她在校时在图书馆机缘阅读到的书籍《律师,慢慢来》及她毕业后的律师经历总结。“慢慢来”是遵循章法、稳扎稳打、不焦虑、不急功近利,但不是磨洋工、不思进取。以“慢慢来”的心态从事律师工作,更可能会获得“比较快”的长足发展。看似冲突的逻辑,实则蕴含着朴素的智慧。
在谈到学校生活时,刘汉川说,应极致地珍惜在校时光、学校及法学院这个大平台,为今后积蓄力量,掌握系统、精准的法律专业知识,扩宽知识面、了解与法律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与自然学科,提升外语能力、甚至是掌握多门外语。切莫课余时间去做各种兼职,否则得不偿失。
关于实习,刘汉川认为,作为衔接学校和社会的重要环节,同学们要重视实习、全面展现自己的能力,争取留用机会。但不宜过早、过度实习而荒废学业,更不要为了简历上所谓丰富的实习经历而盲目实习,那是舍本逐末。
关于律师职业状态,刘汉川介绍,律师在任何阶段都充满压力与挑战。应届毕业生无须担心生存问题,尤其是现在红圈所或精品所税前起薪至少2万/月。初入律所,要脚踏实地、认真负责,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不仅可以练就职业技能还可能获得合伙人的青睐。律师工作几年后,发展因人、因机缘而异,但职业发展道路相对很宽,可以继续从事律师成为合伙人,也可以转型做法务或者法官。
关于律师专业技能,她谈到,律师不仅要拥有极高的法学专业素养,还要善于沟通和表达意见并说服对方接受;不仅要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还要管控个人情绪,妥善平衡家庭和事业;不仅要能够在法律的框架内维护客户的最大利益,也能时刻坚守法律原则与心中的底线,捍卫法律的尊严。
她借用了一句话“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手中有剑”介绍了律师职业展望,时刻激励自己,定能在竞争激烈的法律服务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能实现法律理想与自我价值。
讲坛尾声,刘汉川耐心细致的解答了同学们就择业的相关问题。律师与法官、法务职业,她认为都属于专业法律工作者,但由于角色不同,三者之间思维与工作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就选择律所及律师团队,她建议,做好“尽职调查”后遵循内心、果断做出选择。就择业过程中的性别偏好问题,刘汉川师姐也直言不讳,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确实存在,我们应当合理看待。男生有性格沉稳的优势,女生有细腻善于沟通的长处。最重要的是自身专业能力,在择业或从业过程中,不必束缚于既定的社会评价,充分发挥个人优势,扬长避短,把握机会。
通过这次刘汉川校友的精彩分享,同学们纷纷表示对于律师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未来的职业选择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律师不仅是运用法律专业知识为当事人排忧解难的服务人员,更是充满法律智慧的法治捍卫者。本次讲坛圆满结束,同学们都收获颇丰。校友讲坛不仅是校友传授经验智慧的平台,还是校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法学院校友会常务副秘书长滕锐副教授和法学院辅导员李岩以及40余名学生参与了本次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