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 English
  •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李长健教授带队赴随州、襄阳、十堰开展调研

来源: 阅读:发布时间:2025-06-01编辑:唐柳

5月18日至20日,为深入了解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社区治理创新经验,华中科技大学法律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李长健教授带领硕博研究生团队前往湖北省随州市、襄阳市、十堰市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调研团队先后走访考察了随州市擂鼓墩社区、朱家湾社区、风光社区、涢水社区和襄阳市谷城县堰河村村委会、城关镇筑阳社区、皮家洼社区以及十堰市低空经济产业园中翼通航公司以及六堰社区等地。

5月18日,在擂鼓墩社区,社区党委副书记周爱华介绍了该社区的“五联五共”模式,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多方联动和利益共享。在朱家湾社区,社区负责人郭主任详细介绍了社区“四位一体”的治理经验,即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专业支撑与文化凝聚,尤其通过积分制管理和多元调解,形成有效的治理闭环。在风光社区,团队参观了风光微展馆、幸福食堂和乐学驿站。社区书记张燕详细介绍了“邻里党建”模式,即通过网格员、红管家、党员中心户多方协作,精准服务特殊群体。涢水社区则推行“逢事说事”工作机制,形成诉求表达和处理的闭环体系。




5月19日,调研团队在堰河村考察了生态茶园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并了解到该村庄依托生态资源推动茶旅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到谷城县筑阳社区了解“三三制”治理模式,通过分类管理重点人群、联动维稳及多层次调解机制,应对复杂社区问题;在皮家洼社区考察了“百户长”制和“三官一律”的驻点服务机制,并对其相关经验进行了记录留存。




5月20日,调研团队前往十堰市低空经济产业园,参观中翼通航公司。企业通过无人机技术积极布局应急救援、青少年科普教育和文旅融合产业。随后,团队走访了张湾区汉江街道六堰社区、东风社区以及阳光社区,六堰社区采用“12345”治理法,探索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路径,解决老旧小区复杂问题;东风社区则积极探索老旧小区自治,建设“共享花园”和养老综合体,推动居民参与治理;阳光社区则打造“社区一张图”智慧平台,让数据成为基层治理的“智慧引擎”。




为促进团队硕博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坚定政治信仰,增强思想觉悟,真正做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李长健带领团队在十堰市博物馆暨湖北南水北调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参观中,团队成员认真听取讲解、仔细观摩珍贵历史文物及南水北调工程相关展览,深入理解国家战略的重要性,感悟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李长健教授强调,希望团队成员通过实践调研将爱国情怀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和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际行动,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当中。



本次调研,团队深入基层,于烟火人间探寻基层治理的实践经验。从随州擂鼓墩社区“党建+三资改革”激活集体动能,到朱家湾社区“积分制”撬动居民自治热情,从谷城堰河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实践,到十堰六堰社区“四邻工作法”的温情守望……各地以党建为“圆心”,以民生为“半径”,画出基层治理“同心圆”,这些实践深刻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

此次调研是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落实新时代法学教育实践导向、加强基层治理研究的重要举措,也是扎实推动高校智库服务地方发展、回应基层实际需求的生动实践。未来,法学院师生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用专业知识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