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 English
  •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学子在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中收获多个奖项

来源: 阅读:发布时间:2025-04-25编辑:唐柳

近日,2025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竞赛正赛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本次共收获三个奖项:我校代表队斩获全国三等奖、最佳被害人代理人团队奖,本科生石晶获评“最佳被害人代理人”。

奖状如上所示

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的106支高校代表队参赛,30余名中外法学专家担任法官评委,通过严格的匿名评审,书状成绩前45名的赛队顺利进入庭赛环节。

自去年组委会发布赛事公告后,学院高度重视,快速组建参赛队伍,为竞赛提供专门备赛场地,学院团委全程参与协调保障工作。我院代表队由邓烈教授担任指导老师,胡旗、王悦陶担任学生教练,郑雅匀、石晶、吴怡琦担任庭辩员,梁长坤、丁汇琳、赵铭轩、许灵妍、林晴等5名同学担任研究员。

  梁长坤接受山东大学记者采访

紧张备赛中


队员们比赛风采

颁奖现场

本届比赛,各赛队围绕双重国籍下属人管辖权的适用范围、“性别隔离”是否构成其他不人道行为、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归责问题、民营企业首席执行官的国际刑法责任、证据证明标准以及妨碍司法罪等一系列前沿且复杂的法律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每一场庭辩都充满了悬念与惊喜,充分展现了选手们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参赛队员通过研究案例、撰写法律文书、模拟庭审等环节,锻炼了自己的法律思维、语言表达、团队协作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本次参赛的队员也有了许多的心得体会:

胡旗:感谢每一位队员为赛队的付出,我们获得的奖项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劳动成果,更要感谢学院和老师们对我们战队的大力支持,感谢法学院为我们提供的平台和支持!半年的备赛周期获得了令人意外的收获,希望华科赛队越来越好,希望华科法学院越来越好!

丁汇琳:作为研究员参与ICC国际刑事法院中文赛,深感荣幸亦倍觉责任在肩。赛程中,从战争罪的证据采信争议到《罗马规约》补充性原则的实践困境,每一次思维碰撞都凝聚着对国际刑事司法的深刻思考。特别感谢学院提供的学术支持与参赛机会,让我得以在国际刑事法治的前沿领域深耕;亦感恩团队成员在案例研讨、观点打磨中的默契协作,每一份质疑与共鸣都成为突破认知边界的助力。

梁长坤:感谢学院与老师们的悉心培育与大力支持,感谢胡旗、王悦陶、赵铭轩同学的统筹谋划与专业指导,感谢

据悉,ICC中文赛由中国国际刑法青年学者联盟主办,是在众多的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中唯一一个能够使用中文并且在大中华区以外进行比赛的模拟法庭。同时,该赛事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参赛队伍最多、历史积淀最深、赛事规则最为完善的国际法相关领域模拟法庭竞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