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9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李长健教授做客我院,并在法学院105会议室开展主题为“中国三农问题解决的逻辑起点与路径分析”的学术讲座。
法学院党委书记聂清斌、院长李力、党委副书记顾馨江、副院长盛媛出席了座谈会,法学院曹海晶教授、熊琦教授、管斌副教授、郭亮副教授等老师参与了此次学术讲座。
李长健教授首先对我国“三农”难题存在的历史背景进行了介绍,指出我国“三农”问题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乡土社会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承载中华民族乡愁的精神家园,农民是我国阶层人口数量最多的群体。因此,“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问题。
接着,他分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起点,并强调利益的冲突与协调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制度原点问题,利益冲突是人类社会一切冲突的最终根源,而利益协调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就在于如何协调与保护农民的权益,建立良好的利益机制。
基于以上分析,李长健教授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可以从制度、文化、工业和技术等四个方面入手。他讲到,制度变革是资源、财富分配的重要方式,改变制度就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境况;在现代化进程中,要保持文化自信,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以文化重铸乡村;工业方面,就是要通过乡村工业来推进乡村产业改革与发展,以产业发展来解决“三农”问题;技术方面,要革新农业生产的技术,以技术进步来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最后,在场的同学们就农业机械化、三权分置等“三农”问题积极向李长健教授提问,李长健教授也都耐心地予以解答,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为本次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