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宪法与国家制度建设”研讨会在湖北武汉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承办。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其中开幕式与主题发言环节进行了同步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2万余人次。出席年会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游劝荣,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副主任崔秀娟,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党支部副书记杨小平,湖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湖北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太平,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亚平,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党支部书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梁茜。来自中国法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中国法学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单位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__local/2/12/3B/6A991C4A0C85429A00D52BBF0C9_C42E65E5_62D73.jpg)
会议由开幕式、全体会议、分论坛会议、年会闭幕式和人大制度研究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五部分组成。
![](/__local/F/85/26/6087DCDA529FC884D23643204AE_37123307_2EB53.jpg)
![](/__local/6/77/2B/CE80FB4B2A78BAECEB13B2D81AA_27FEE151_178AA.jpg)
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汪习根教授主持。汪习根教授向以各种方式出席、关心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了问候。他表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的关键时刻,本次会议围绕“宪法与国家制度建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对我国当前、今后一段时间确保国家制度建设之路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__local/3/9C/07/2EF59031CAE9A6B222FFCF11761_754BA3AB_150C5.jpg)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梁茜同志感谢了各位专家学者对武汉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关怀,并为各位来宾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基本情况。他特别强调,这次会议能够成功召开根本上得益于我们始终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他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积极碰撞思维的火花,在国内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为我国国家制度建设贡献更多宪法智慧。
![](/__local/D/F5/91/DC908A1B45B313EBC7985E529D0_73095034_13358.jpg)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游劝荣同志代表省高院欢迎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他指出,尽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但是在党和总书记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在各大医院的共同努力之下,抗疫斗争最终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彰显,但同时也必须深刻认识总书记关于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的重要论述精神。这场大考的考卷首先交给了宪法学界,而这场研讨会可谓正当其时、正当其地、正当其题。游劝荣院长表示,自己与宪法学界渊源颇深,在参与相关学术研讨活动中收获的经验可谓受益终身。目前,司法体制改革正深入推进,距离实现人民所期待、总书记所希望的“把每一个司法个案都办成让人民心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案件”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他殷切期望宪法学界各位专家学者对司法工作多批评多指教。
![](/__local/C/7E/19/74440776EC45D3380A7CA569F40_9FA9C6B9_14C7A.jpg)
湖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湖北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太平同志代表湖北省法学会向以实际行动关心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其他嘉宾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湖北是科教大省,也是法学资源大省、法学教育大省、法学研究大省,更是“宪法大省”,在以省法学会宪法学专业委员会、法理学研究会、地方立法研究会等研究会的引领之下,全省宪法学专家学者,全面融入国家重大立法活动,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以及宪法法律修订中展现了担当作为,为中国法治事业发展提供了湖北智慧。刘太平书记指出,今年对武汉和全国来说都极不平凡,斗争艰苦卓绝、挑战前所未有。在此大背景之下,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承办此次年会,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探讨宪法与国家制度建设这一宏大命题,既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自信与底气,同时也提醒着宪法学界要深刻认识到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真诚希望各位嘉宾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湖北的发展,多来湖北走走看看,多提宝贵意见,多予以指导帮助,为推进湖北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__local/9/0F/8F/D9DF29C6BE971D6EB1D0FA98EAE_133B90A0_13382.jpg)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亚平同志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与衷心的感谢。他指出,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充分认识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加强自身建设,这对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健全基层国家政权体制、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他谈到,在国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在国际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此次会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进行研究讨论,这对于新形势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化危为机”,开拓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希望,大家能够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畅所欲言,把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__local/2/BC/C9/748A6CA25ABEE6DB67AFE9FFA55_2A0A106B_16A73.jpg)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首先对各位与会人员表示热情的问候。他认为,宪法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宪法学界可以为在疫情防控中所展现的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和特点感到自豪,但是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特别是从事宪法学研究的学者们,更需要运用专业知识,秉承专业精神深入反思如何全面实施宪法进而推动国家制度更加完善。韩大元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本次年会在武汉举办,以宪法和国家制度建设为主题,是具有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的。他呼吁宪法学界的同仁们要对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湖北省宪法学者们表示敬意,更要回应“后疫情时代”人民群众对宪法的期待。韩大元教授强调,我们正处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历史经验表明,在社会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当人们因社会缺乏共识、价值趋向多元而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时,宪法和宪法价值必须于此时出场,发挥出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作用。宪法学者应该本着对人类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专业精神,对过去的一百年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客观而理性的判断,同时对未来一百年的中国发展也要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面对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未来的中国宪法学必须从理论上回应,提供更加体系化、精细化、具有中国特色理论的话语体系。他坚信,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与未来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当中,宪法学者们会以自己的智慧为中国的法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依宪治国的进一步落实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宪法学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与信任!
![](/__local/A/0C/F3/C7BB25667234BCC99E1BEC9FF6D_4D86A82A_14C25.jpg)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代表中国法学会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在疫情期间积极投身抗疫斗争,统筹抗疫、教学、科研与法治实践的宪法学者们致以崇高敬意,向在座的各界朋友和会议承办方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的同志们表达亲切问候。张文显教授首先生动论述了宪法精神与抗疫精神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宪法精神滋生了抗疫精神,抗疫精神丰富了宪法精神。他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宪法学研究会的成绩,也回顾了近五年来研究会相关工作与主要业绩,他谈到,宪法学研究会在引领我国宪法学研究方面不断做出新的突破,研究会依附中国大地开展学术研究,为形成体系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做出不懈努力,为科学决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做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宪法思想为指导,推进宪法学的理论创新,推动宪法学与部门法学的对话,注重国家基本制度的研究,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张文显教授结合本次年会主题重点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制度理论和制度思维。他强调,宪法学者研究宪法和国家制度的指导思想是总书记的制度理论,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和制度思维集中体现的核心命题,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重要精神;其次是深入探讨了国家制度与宪法法律制度的关系。张文显教授表示,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是内容与形式、实体与载体的关系,国家制度作为法律制度的实体内容,其产生与发展需要以法律制度为依托。国家制度在其建立之前,就需要有宪法法律上的依据,以获得合法性与正当性;或是在其较为成熟之后,通过宪法法律加以确认和巩固。他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现行制度暴露出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制度效力的发挥与国家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未来,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新时代、新阶段的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所做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把关于法治建设与宪法学的相关研究工作纳入到“十四五”规划中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之内。张文显教授同时指出,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论述,要做到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把中国法律制度的阐释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进一步增强我国宪法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效力自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宪法学的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他希望,宪法学界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最后他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__local/2/CE/06/FFFB34A9D6A4280D029DEB03DCC_E3A73178_36C5A.jpg)
大会全体会议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张翔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胡锦光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秦前红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刘茂林教授、厦门大学法学院刘连泰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胡弘弘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于文豪副教授分别以“关于全国人大组织法及议事规则修改的若干建议”、“民法典实施中的宪法问题”、“后疫情时代的宪法课题”、“疫情防治中的征用问题”、“宪法发展与地方人大职权行使的创新”、“贫困治理的宪法视野”为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__local/B/D9/74/048AB76282DD596B760EF2CA0A7_9FB9BAA3_19E26.jpg)
![](/__local/D/63/6C/54B7C00F73A3FAE5CB175B1BBD0_FBACE5FC_29371.jpg)
![](/__local/5/8E/CA/3C5F3D0AC9AD38160BCD122A2F7_E24CB9CA_1A63F.jpg)
![](/__local/D/AE/01/6CED20ABD0EDE32920DF1B3D8B6_E46CE2A1_29638.jpg)
![](/__local/6/9C/FB/7AB416537EA05AEC70EA1DF78F5_01187615_1AC22.jpg)
![](/__local/8/58/A6/2655AC4725958B1013EED96AE2D_1C3EA320_1797F.jpg)
分论坛议程持续两天,共由六个单元组成。第一研讨单元由华东政法大学童之伟教授和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杜承铭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郑毅副教授进行了《地方主义、跨区域事务与地方立法改革——以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的央地关系为视角》的主题发言,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上官丕亮教授进行了《紧急状态下基本权利限制的依据与原则》的主题发言,中南大学法学院周刚志教授进行了《论公共风险的法律规制及其宪法控制》的主题发言,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刘亮进行了《应急管理措施设定权配置的困境与出路——基于39份地方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分析》报告。其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翟国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旭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蔚分别进行评议。
![](/__local/B/CF/84/BF5D159FA877847C3D239A5A131_131E7FFC_4EFE2.jpg)
第二研讨单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树忠担任主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王广辉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翟志勇副教授、 东南大学法学院陈道英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谢立斌教授分别进行了《个人信息权的基本权利属性及其宪法化研究》、《数据安全法的体系定位》、《驯服信息时代的利维坦——以网络平台治理的公法分析为视角》、《个人信息的宪法财产权保护》的主题发言。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邓世豹教授和浙江大学法学院郑磊副教授进行了评议。
![](/__local/B/23/26/52C60D7C1D2A88AB4EA9619A750_349406DD_23342.jpg)
第三研讨单元由四川大学法学院周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吴家清教授主持。深圳大学法学院邹平学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刘志刚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朱国斌教授、天津大学法学院熊文钊教授分别进行了《“一国两制”的法理基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宪法与国家安全:以香港为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宪法基础》的主题发言。深圳大学法学院叶海波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屠凯副教授、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王卫明副教授担任评议人。
![](/__local/2/CB/9B/46F32760291860866C0A32D37E8_F6B65394_27BDC.jpg)
第四研讨单元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教授齐小力担任主持人,吉林大学法学院任喜荣教授、中山大学法学院孙莹副教授、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戴激涛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屠振宇教授分别进行了《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说理》、《全国人大组织法和议事规则的制度空间——兼评一法一规则的修改完善》、《作为宪法制度的特定问题调查:理论逻辑与实践运作》、《论街道人大工作机构的职能定位》的主题发言。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郑贤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林彦教授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江登琴副教授分别围绕有关内容进行了评议。
![](/__local/5/40/4F/F6E649D7A1F8B6374F559FE6828_0B825164_208F0.jpg)
第五研讨单元由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朱福惠与青岛大学法学院教授董和平主持,郑州大学法学院苗连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范进学教授、山东大学法学院王德志教授就《宪法全面实施的意义探析与模式建构》、《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论》、《中国梦与中国宪法》进行了主题发言。其后,广西大学法学院汪太贤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柳建龙副教授分别针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评议。
![](/__local/A/C7/31/9704C289EA7D5C62AFE30C4D1D2_85F127EE_2434B.jpg)
第六研讨单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马岭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童之伟教授、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门中敬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王锴教授、天津大学法学院王建学教授分别进行了《宪法与民法典关系的四个理论问题》、《合宪性审查的法理困境及排除》、《论宪法上的制度保障》、《监察机关立法权纵向配置研究》主题发言。北京大学法学院王磊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伍华军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刘小妹研究员担任这一单元的评议人。
在分论坛会议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充分研讨,碰撞出激烈的思维火花,学术氛围非常浓厚。
![](/__local/8/36/2A/C0A78FA08D486617F5B2C12E18D_A5ABEC80_3D6C5.jpg)
本次会议闭幕式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主持。他希望宪法学研究会的优良传统能够传承下去,让整个宪法学界团结在宪法学研究会的周围,争取让中国宪法学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独立地位。在会议总结中,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焦洪昌教授谈到,连续三十多年参加宪法年会的实践让他深刻感受到了会议的进步与发展。他表示,我们目前与建立理想中的时效性制度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如何进行制度创新、实现宪法学的学术增量、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思想和宪法思想,仍旧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他指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宪法学者并没有失声,民法典颁布的全过程宪法学者始终积极参与、建言献策、维护权威,这体现了宪法学者的责任与担当,希望各位学者未来继续敢于发言、善于发言,把学者智慧转化为国家治理成果。最后他向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致以最诚挚的祝福。
![](/__local/2/C7/74/AB3789C8E47B16F2ACF2376A8CC_A5630BF7_1CE7B.jpg)
![](/__local/7/CF/FC/B4B40E9689BC2E76EE3BC644BBF_74274FD3_1B082.jpg)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秦小建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对各位参会学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用实际行动对武汉的支持令他倍感鼓舞;以各种形式参加的专家学者们,来到“英雄的城市”积极交流研究成果,为中国法治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令人感动,也令他受益良多;他特别强调,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武汉的同仁们对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的大力支持,他本人尤为感激!
![](/__local/7/A5/94/37DDB343277DD7822842A46C0E8_8A20A684_1900F.jpg)
接下来会议宣读了本次年会优秀论文奖的获奖名单。随后,下一届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年会承办方深圳大学代表叶海波教授做表态发言。他首先感谢宪法学会的领导和同仁的信任,举办这样的重大会议,对深圳大学而言这是他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他表示,深圳大学将更加注重回归学术,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实现做好学问、办好年会。明年将是深圳经济特区新的40年的第一年,也是宪法学研究会年会全新的35年的第一年,两个全新的第一年结合在一起,他期待着年会的新气象和更加优秀的研讨成果。
至此,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宪法与国家制度建设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