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新时代公法前沿论坛”在105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的二十余位学者莅临本次会议。
![](/__local/B/5D/BC/39AF3F114B2DB3B73C7FB1CE93E_03C1FF00_21209.jpg)
论坛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曹海晶教授主持。曹海晶教授首先对参加此次论坛的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随后我院聂清斌书记致欢迎辞,聂书记在致辞中感谢各位同仁对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及老师给予长期的关心和全方位的关注,并表示学院将继续加大对优秀法律人才的引进,持续推进法学学科的建设,不断增强法学院实力。
![](/__local/3/2F/55/75A2702365A53F818D11585114A_67305794_D21A.jpg)
本次论坛分四个单元。
在第一单元中,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陈征教授就《国家举借债务的宪法界限》进行主题报告。本环节由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曹海晶教授主持。陈征教授从宪法法律保留原则、平等权、民主原则、纳税义务和效率原则几个方面来阐述国家举债行为的界限,并表示在对国家举债行为进行合宪性审查时,一些棘手问题会影响宪法效力的发挥,所以对国家举债行为的限制应当优先通过立法设计预防性程序来实现。
![](/__local/2/4E/FA/2EB8B3003B2C066AFC02E92DD1B_52D9BAFE_F2FD.jpg)
评议环节中,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于文豪副教授提出了补充和疑问,他指出该文还可以从举债事项、内容、权利分配以及收益四个角度来延伸讨论宪法界限,并对陈征教授所解释的代际公平原则和民主原则提出疑问。
武汉大学法学院黄明涛副教授指出该报告提出了诸多原则,但原则的适用是一个程度问题,应该对不同原则之间的协调进行整合与清理,这样会更有利于国家举债的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付婧博士就财政自主权限问题对本篇文章进行了点评。
在第二单元中,清华大学法学院屠凯副教授就《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主要部门及设置标准》一文进行报告。本环节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林华副教授主持。屠凯副教授首先讲述了党内法规的发展过程,其次逐一介绍了“四大板块说”,即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最后,屠凯副教授以内部和外部、静态和动态、主要实施机关作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三项划分标准,并对“四大板块说”成为未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暨知识体系设置部门的标准提出了展望。
![](/__local/1/6E/D1/D03A30FA224462CBD51761EE1E9_39846020_F7E2.jpg)
评议环节中,西南大学法学院赵谦教授认为以主要实施机关为基石标准,以内外部为结构表达,以静动态作为一种过程,将会导致一种类型化的职权配置,对于重合部分还可以进行延伸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孟凡壮副教授则对三大标准中静态标准的界定提出了困惑,另指出,三项标准应该被定义为筛选标准,而不是划分标准,因其缺少划分的主动性。
武汉大学法学院翟晗博士认为,本文还可以从党内法规的制度理性角度进行深入讨论,并就党内法规制度理性标准的相关问题向屠凯副教授进行了讨教。
第三单元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张力副教授报告《党政联合发文的信息公开困境与规则重塑——基于司法裁判的分析》。本环节由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于文豪副教授主持。张力老师首先指出由于党政联合发文具有双重属性,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实践中,容易促成当前司法裁判中占据主导的形式化审查逻辑。随后对此提出可行性措施,认为法院应当摒弃仅以主体要素作为识别标准的形式化审查,采用党务和政务标准来细化对职责要素的判断,再用内部性和外部性标准识别豁免规则,重塑此类信息的公开规则体系。在评议环节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张青波副教授对文中党政联合发文是党的领导寻求行政系统通道以便更为迅速地实现目标,进而寻获“依法”机制的说法进行了阐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江登琴副教授从宪法学角度就党政联合发文合法性的逻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张彪副教授在其讲评中就党政联合发文的约束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__local/C/F3/EA/CA612C9103C9DCBFB15AA7387FC_88F5F249_F31C.jpg)
第四单元由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杨安卓副教授就《治理机器:控制论与人工智能的社会政治起源》进行报告。本环节由西南大学法学院赵谦教授主持。杨安卓副教授依次阐述了控制论的理论基础、全球控制论治国经验、从人工智能到量子霸权、赛博法的乌托邦和敌托邦四个模块。
![](/__local/3/B4/2C/B0C08C5057D0F39DEDDC8BF0CEA_2681D6DC_11CE9.jpg)
在评议环节中,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林华副教授向杨安卓副教授请教控制论等同于人工智能的论证理由, 并与其展开热烈讨论。
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金健老师指出报告中将广义上的比例原则等同于匹配原则的不合理性,并表示我们不仅要从技术层面看待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还应该考虑人类对人工智能所施加的影响。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陈明辉老师谈到本篇报告可以以具体问题为落脚点,如人工智能法官自动判案,其会使人工智能理论更具现实意义。
论坛最后一个环节为论坛总结,由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秦小建教授主持,《政治与法律》编辑姚魏老师、《法商研究》副编审谭冰霖老师总结。姚魏老师提到本次会议的选题高度符合“新时代公法前沿论坛”的主题,四篇文章中所呈现的论点都是在十八大以后出现的新问题,其中各种思想碰撞也是学术上的一大进步。
谭冰霖老师在总结中首先对会议负责人秦小建教授及其会务团队表示感谢,其次对每一单元中的思想观点进行点评性的总结。
秦小建教授对与会学者表示了感谢,并对各位老师下一次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的学术相聚、友情相聚提出了期许。
![](/__local/4/F1/E1/FA2A0BE5DF8D487021DB6784B23_D935AECA_FD1E.jpg)
在现场听众的热烈掌声中,“新时代公法前沿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