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 English
  • |
学生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动态

徐军华老师:国际法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 阅读:发布时间:2019-05-05编辑:郑伟

和李敖有几分神似,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幽默,健谈,儒雅,这是法学院副教授徐军华给人的第一印象。2006年来到法学院的他,转眼间已在三尺讲台上走过了十几个年头,他主讲的国际法课程也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谈到如何保证课堂质量时,徐老师分享了他的秘诀:不忘初心


       


“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就是14个窗户,打开窗户看到的风景是什么样子的,关键在老师这个引路人,我要做的就是用课堂让学生们看到国际法的风景。”徐老师透露,自己以前读书的时候并不喜欢听课,更喜欢自己看书,因为老师总是照本宣科,听着没意思。为了不让学生重复自己的路,“如何上好课,做一名称职的引路人”就成为徐老师一直钻研的一件事。

不同于民法、刑法等国内法,学生对国际法的印象往往是“高大上”,与现实生活关联度不高,适用性不强。“如果只是一味追求知识点的介绍,平铺直叙地灌输相关内容,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未建立,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徐老师非常重视案例化的教学,常常在讲解国际法相关理论的同时,穿插一些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分析讨论。“这样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案例的选择,徐老师也有自己的心得——“新”和“精”。“新”就是要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关注社会热点;“精”就是案例选择要克服国际法这门课程案例冗长的缺点。对此,徐老师会大量阅览论文和书籍,精心整合成案例,每个学期的PPT都会更新。“孟晚舟事件中加拿大的逮捕和美国的指控是否违反国际法?欧盟反对美国贸易战现行的经验是什么?”课堂上,徐老师将各种法律案例信手拈来。

上徐老师的课其实并不轻松。“徐老师的课信息量很大,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海洋法的一堂课,徐老师在讲大陆架的划界问题时,引申出了高中地理的知识,转而又讲起了历史事件。当时我和同桌对视一眼,都露出震惊的表情。”2015级本科生吕子佳回忆道。两节课,90分钟,徐老师的节奏把握得很紧凑,并能将时政、地理、宗教、历史等知识自然流畅地融入课堂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徐老师上课很少点名,但是到课率很高,“我希望用精彩的讲课留住学生”他自信地说道。

徐老师也很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加上课后的实践运用,便是国际法的正确打开方式。”在他看来,知识点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归纳能力、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都是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看家本领。为了让学生能尽早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逐步培养法律职业素养,提前锻炼尤其必要。


       


作为法学院国际法比赛的指导教师之一,徐老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气场要足够强大,但是不要过分炫耀你的技巧,因为这样有时候可能会弄巧成拙。”毕业多年的一名学生回忆起徐老师指导自己参加模拟法庭辩论赛时的场景。徐老师认为,参加这些比赛可以引导、培养学生由被动的理论接受者转变为生动法学知识的实践者,培养学生敢于发言、善于表达,增强公开表达的自信心和基本技能。

“人在二十多岁的年龄段可塑性是很强的,不要过早地定义自己,人的潜质在不同的地方会被激发出来。”徐老师经常这样鼓励自己的学生。

徐老师坦言,自己在读书时性格很沉默内敛,“一天最多说三四句话,一和女生说话就脸红。”一次上课,老师让班上每个同学去讲台上自述三分钟,不满三分钟不准下台。徐老师回忆起青涩的自己:“我在讲台上就说了二十秒,愣是在上面站了两分钟。”后来,徐老师进入武汉大学深造,师从国际法大家曾令良先生。“进入到一个更优秀的群体之中,我意识到如果不改变自己很难实现自己做老师的梦想。”为此,他开始抓住每一个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大胆说出自己不太成熟的观点,积极参加各种辩论比赛……在一些人看来是件很平常的事,对当时的徐老师来说却要战胜内心的恐惧与矛盾。

“人生何时毋须学习,人生又何处不是课堂呢?我能做到的,我相信我的学生也能做到。”徐老师说道。

1月,学校颁发“课堂教学优质奖”,徐军华的名字俨然在列。而在此前,他就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奖、全校最受欢迎教师奖。对于这些荣誉,徐老师看得很淡:“有些东西是水到渠成的,以前是想把课讲好,将来也是。”



课堂教学卓越、优质奖是华中科技大学旨在通过树立教学优秀榜样,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入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广大教师更多地投入课堂教学,潜心研究教学,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所设立的奖项。

我院尹建国教授曾获得首届课堂卓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