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 English
  • |
学生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动态

国际刑事法院中文赛

来源: 阅读:发布时间:2019-04-25编辑:郑伟

2019年4月19日至4月21日,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下称“ICC中文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我院由上届“华中八校”模拟法庭亚军队伍成员韩靖、卢颖异、冷勇达、俞子奇和新晋成员周雨景组成了三位庭辩人两位研究员的阵容,并由徐军华和李冠煜老师担任教练,共同组成了华科代表队。

 

本次比赛队员们在3月份开始准备,相较于准备了六个月周期的队伍已经落后了许多。但抱着一种开拓的精神,我们队依然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此次全新的赛事。从无到有,接触一门全新的法律和法系,队员们所奉献的时间是巨大的。

临行前,顾馨江书记谆谆教诲,嘱咐队员们不要有压力,并生动地举了一个俗语,“光脚不怕穿鞋的”,要怀抱一颗平常心,大胆打出我们的风采。他还希望队员们去北京要多与其他队伍交流学习,以后要多参与此类赛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同时要求队员在回来后做经验总结,将备赛常态化,打造多支法学院的强势竞赛队伍,一年参与十场竞赛,争取在全国各项赛事中获得奖项。

 

本次比赛经过前期的书状审核,淘汰了14支队伍,之后一共有45支高校代表队来到北京参加了比赛。经过正赛庭辩第一轮和正赛庭辩第二轮的角逐,最终有十二支队伍脱颖而出,将于今年7月在荷兰海牙进行半决赛和决赛。

 

这是我院首次参与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大赛,准备周期短,经验不足,所以很遗憾未能进入正赛第二轮。但这是我院参与国家级比赛的一个开端,应总结经验,继续吸纳广大学子参与到模拟法庭竞赛中来,争取下次获得一个更优异的成绩。

 



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下“ICC中文赛”:

国际刑事法院(ICC)模拟法庭比赛时一个根据国际刑事法院的实体和程序规则进行的模拟法庭竞赛。迄今为止,ICC模拟法庭中文赛已经举办了六届,今年也是我校第一次受邀参加该项比赛。与我们熟悉的国内模拟法庭比赛不同,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以国际法、国际刑法为背景,对法律问题的剖析中,需在国际法院相关条约规定的基础上援引大量案例作为参考。在审判程序中,除了常规的控辩审三方,比赛中常常还设置有法庭之友的角色作为独立一方参与庭辩。庭辩分为陈述和反驳两部分,辩方、检方、法庭之友每轮依次按顺序发言,且均由同一名庭辩人完成。在庭辩中,法官更注重于考察庭辩人对于援引法规和案例的熟悉程度和应用能力,与传统的国内法对抗赛不同,国际刑事法庭的辩论赛偏向于用自己的观点和逻辑说服法官,而非注重于与对方庭辩人的对抗。

准备和参与这样的比赛,除了需要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法律分析应用能力,也要求同学们能够跳出国内法惯常适用的法律思维,从更加开阔的角度和领域来分析案例和适用法。


参赛感想

卢颖异

这次比赛是我研究生入学以来参加的第二次模拟法庭比赛了,收获满满,也感触颇深。在这次备赛开始之前,我曾以为模拟法庭比赛,大多大同小异,按照之前参加过的国内法模拟法庭准备,应该是没大问题的。但是真正拿到案例和赛程之后才发现,无论是比赛形式还是相关专业,基本上都是我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我和队友也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比赛,缺乏比赛经验、专业知识薄弱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难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障碍,备赛进度并没有我曾以为的那样顺利,陌生的领域让每次讨论的进程都艰难晦涩。最无奈的时候,和队友之间的相互支撑可能是坚持下来的最大的动力。

队里有三位庭辩人和两位研究员,作为庭辩人,我们对相关知识的获取大部分都来源于两位研究员大海捞针找出来的资料,再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融入案情。一路走来,除了专业知识和思辨能力的提高,最大的收获,还有从队友变成朋友互相的鼓励和帮助,以及思维碰撞出来的火花。

这次难得的经历也确实让我们见到了更大更精彩的世界,和更多更优秀的人。走在国际刑法专业领域前沿的老师就在我们的面前引领着大家,讲述着他们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虽然比赛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除开比赛的荣誉,这一路的经历和成长不失为最大的收获,作为国际法的小学生,我们绝不敢称将国际刑法的前沿知识带入国内,但希望能做华科法学院的开路人,总结失败的教训、收获的经验,让以后的华科法学人不再只做赛场下鼓掌的人。


俞子奇

2019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圆满结束了。作为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首次参加该赛事的一员,我年轻简单而幼稚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首先,我为备赛期间巨大的文献阅读量而震撼。作为从未接触过国际法与国际刑法的初学者,从零开始储备知识并非易事。并且,《罗马规约》第21条第2款指出,ICC“可以适用其以前的裁判所阐释的法律原则和规则”,因此收集相关案例以论证我方立场尤为重要。不幸的是,ICC等国际法院的判决书动辄几十页甚至上百页,且均为英文。这对选手的法律检索能力与法律英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其次,我为比赛形式的新颖而震撼。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的庭辩环节与我之前所参加过其他的模拟法庭比赛不同,更像是基于书状的论文答辩,而法官就是答辩委员会的成员。法官提问的频率非常高,以至于需要用至少三分之一的庭辩时间来回答法官问题。且其提问细致入微,甚至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会提一些诸如“请阐述该处‘严重违反’的认定标准”的细节性问题。

最后,我为其他强队的优异表现而震撼。本次比赛设置了许多单项奖,但获奖学校并不多,因为有不少强队,如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包揽了多个奖项。我曾有幸旁观他们的强强对决,并深深折服于他们扎实的国际法知识储备,优秀的论证和清晰的表达。当然,这与他们丰富的参赛经验、充足的学术资源以及完备的备赛机制是分不开的。

总之,我很荣幸能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首次参加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尽管这次比赛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与传统强队之间的差距,但幻想仅凭一代人的努力便胜过他人几代人的积淀,本身就是一种夜郎自大的傲慢浮躁心态。愿我们的勇敢尝试能为未来的Husters铺平夺冠的道路。


冷勇达

这场比赛走下来,要从大陆法系思维转变为英美法系思维,这过程实在艰难。没有英美法基础,时常为一个基本问题争论不休,最终也无法下定论。写文书时认识到要求之高,一句一引注。想写好一篇文书需要阅读的英文判例是海量的。但真写完这篇文书,日常再写其他文书就显得很得心应手了。

与之前参与的模拟法庭大赛不同,这次庭辩环节与对手的直接攻辩不多,反而是与法官的答辩占据主流。如同一场论文答辩一般,你需要对文书的每句话负责,对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通透,对国际法的条约熟络。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逻辑思辨,理论碰撞,谁都有理,但要以理服人,必须有深厚理论功底和案例支撑。

你会看到许多高高在上的人就在你眼前,他们曾经与你做着同样的事,给你一道光看见未来的模样。国际刑事法院和外交部的官员坐在庭上为你点评,讲他们与icc的故事。会场里各类法界大牛自信飞扬,讲icc给他们的成长和机遇。终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界真的很大。

这次行程,虽然欢乐和掌声都是他们的,我们什么也没有。但就这样认输,我们更虚妄此行。砥砺前行,总结经验,我们要继续踏上征程,让会场上真正响起属于华科的掌声。


周雨景

这次比赛中,我先后担任了研究员和检方律师。

提交文书前后,指导老师强调要多结合案例,要追溯对手文书的文献(交换文书后),于是我跟着优秀的俞子奇(另一名研究员)学会了用谷歌搜索判决书原文,用Heinonline和Jiumo搜索外文专著。这个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国际刑法的渊源之复杂,争议之繁多,案例之难挑。面对这些晦涩啰嗦的法律英语,我几乎用出了我平生最大的理解力,但是所做的努力远远不够。

庭辩在北京举行,包括反驳和陈述两个环节。陈述环节中真正的对手不是其他赛队,而是法官啊!因为法官会打断律师问问题。赛后法官鼓励我们多看案例,学会检索,多从法律人的角度理性分析问题。

这次比赛中我遇到了优秀的老师和队友,在北京则接触到了更大的世界---颇具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学者,联合国工作人员,律师,学生。许多环节本可以做的更好,我会继续努力钻研国际法,提高英语,学习法律检索的!

这次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希望通过这一次青涩而慎重的尝试,国际刑事模拟法庭的魅力能感染更多人,我们一起加油,让遗憾不再遗憾。